小型和微型猪场最大的劣势是成本虚高,包括饲料成本和兽药成本。饲料走向终端用户要经过流通环节。许多饲料公司聘请业务员和服务人员,这需要花一笔费用。在通常情况下,这是必需的。饲料公司需要这些人员沟通与用户的联系,以达成销售目标。一般用户的购买行为是非理性的。这些人员的任务大多是与用户建立感情,在感情基础上做生意就容易得多。请用户吃饭,玩乐,送礼是日常工作。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饲料公司聘请人员费用最终由用户承担。有个老板对我讲,某某业务员真好,每次来都要请我吃饭。我听后暗自好笑。请你吃饭是他的工作,吃饭的费用早已预打在价格里面了。也就是说,请你吃饭是他请客,你买单。每个业务员的销量通常不多,所以聘请业务员对于饲料公司来说是一部不小的费用。一般来说,全价料每吨会分摊300元,预混料每吨会分摊600--1000元。对于一个100头母猪场来说,一般一年需500吨饲料,就是15万。用预混料自配也不见得节省,保守估计也要5-8万元。如果从经销商处拿货,那费用更高。流通环节这笔费用原本完全可以省下的。但是中国是个缺乏信用的国家,人与人之间往往缺乏信任。人们倾向相信自己能接受的人的话。天生笑脸的人最容易做成生意。
不要痛恨他们,这是中国特色,各行各业都是如此。中国的产品流通环节费用都很高,所以中国的产品出口到国外的零售价格反而有可能比中国国内还低。
有些人会争辩,我不讲人情,我只看产品质量。其实鉴定产品质量也并非一挥而就的事情。多少人鉴定产品质量靠的是自己的感觉,但是感觉有时会骗自己。有些人会做实证,但做实证是一项繁琐的事,会遭到猪猪的抵抗。实证的结果偶然性很大,几乎所有的同类产品都有机会胜出,特别是在群体很小的情况下。有的人做实证就用几头猪,这个结果根本就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所以所有的业务员都会信心满满地要求做实证。
国内有家名气很大的饲料公司生产的教槽料受到很多用户青睐。有的用户认真做实证。本人有幸近距离接触几次这样的实证过程。这家公司的教槽料猪只爱吃,猪只看起来很可爱,采食量大的惊人。21日龄断奶后猪只每天可以采食400克。有个技术员到处炫耀。但我知道这绝对是不正常的。实证的结果是料肉比很高。别人的1.2:1,她的2:1.别人喂到10公斤需要5公斤,她的要8公斤。别看这三公斤,每头猪要增加成本30元。猪只断奶后首要任务是适应新的环境,采食暂时要缓一步。但是这个饲料改变了这个断奶进程。很显然饲料中使用了能改变新陈代谢速率的类激素物质,促进营养消化和吸收,但是过多的营养如果没有有效利用是浪费。
人通常是感性的,看到猪猪的活跃状态人会快乐。大多数用户并不会去做实证,只是凭自己的感觉行事,所以这样的产品很畅销。殊不知这是一种不正当竞争。有的教槽料公司就是凭这种非常手段打垮竞争对手的。
卖相好的产品会卖得好,为此很多商家在卖相上花心思。人们会对某些蔬菜漂白上色,以促进销售。这种行为受到揭发和打击。但在生产领域,这样的行为很多。商家往往会迎合用户的心理,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损害用户的利益。
传是预混料通常网络进行销售可以大大节省用户的费用支出。其实传是低豆粕预混料与通常的预混料并不等值。传是预混料加了很多氨基酸,因此比通常预混料价值更高。通常预混料不会这样的,要不就不止这个价格。可能很多人不懂得氨基酸平衡和净能的概念,所以不理解这种产品的意义。
我们总是抱怨猪价格太低亏本,其实我们可以降低成本的。别指望猪价飞涨了。国外的养猪大鳄正在虎视眈眈盯着中国的猪市,随时准备进入。一旦猪价上涨都一定程度,国家必然会加大进口。不要指望国家手下留情,国家需要稳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