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中国反垄断与猪市场的关系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在工业化进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但是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的矛盾。自2003年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以来人民币大幅升值,这对以靠出口型工业的中国造成了严重的危急。大量的产能输不出去,国内消费萎缩,对中国制造业打击沉重。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靠低端制造业出口的时代已经终结,投资还有08年的4万亿的创伤,就目前而言靠投资拉动经济也是不可行了。中国人口倒金字塔结构已经不能在靠房地产拉动GDP了,消费方面老百姓把有限的钱都用于房贷,教育、医疗、根本没有太多的钱用于消费。中国以牺牲资源、环境、廉价劳动力发展经济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中国的经济需要全面的升级。    目前的国内情况大型国企垄断着国家经济命脉,外国的工业资本也垄断中国市场。对我们这届领导人是严重的考验,反垄断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国外垄断上发改委前些日子对美国高通开出了61亿元天价罚单,对国外汽车产业也开出了罚单。对国内大型国企改革,提出来‘混合所有制’和国企合并潮,李克强总理也提出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壮士断腕就是要断国企的腕,让民营资本进入打破垄断,让市场在公平的机制下竞争。
  养猪业在中国尤原来的农民一家一户的发展到现在资本大量的进入,很多国企也进来了,那么就出现了国进民退的局面。养猪这条产业链从生产、运输、屠宰、仓储、加工、销售六个上游环节基本都垄断在大资本手里,下游有饲料,兽药厂,经销商等控制,散户和私人猪场只在生产生猪这个环节上。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处于劣势,在没有话语权没有定价权的游戏里注定也是悲剧。国家在养猪这个产业中也下来不少力气,给了大量补贴和鼓励政策,这样的政策也加速了散户的退出。因为真正补贴没有几分会到散户手里,从而在补贴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腐败。同时也号召大资本效仿美国企业模式生产,说什么美国就三家公司控制生猪产业,结果在中国没有行通。原因有很多第一点很多不是养猪的资本进入是为了政策套利、第二点污染环境浪费土地、第三点效率低下成本高、第四点一旦出现大型垄断国家很难控制同时怕出现美国瘦肉精的事情。最近这俩年出现的欧洲模式,就是生产以家庭农场销售以合作社模式。一家一户的生产越来越不适应这个市场,以后要想发展必须合作社模式这样在生猪生产和销售上能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国家也在这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但是在金融方面还不到位,就是融资的问题。散户没有方便的融资渠道,农村的银行在这方面还没有跟上来,这也是家庭农场合作社很难发展的原因。短期内进口猪肉绝对不会大面积冲击国内市场,第一点中国消费猪肉量世界第一我们国家的养猪人可能比一些小国家的人口还多。第二点一旦进入这些人必然失业,在国内经济下滑就业压力大情况下很难大面积开放市场。第三点还有就是大面积进口了哪个国家也供不上中国人吃猪肉,同时也会使本国的猪肉短缺。第四点还有其他行业的影响和政治战略的考量现在中国人不能把脖子伸出去让外国人随便的掐,这也是习总书记说的中国人的粮食一定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也是猪量安天下的精髓所在。